1.2学位增量

1.2 学位增量

一级指标

1. 扩容(20 分)

二级指标

1.2 学位增量

(8 分)

自评分值

6分

观测点

1.2.1普通高职招生人数增长情况(3分)

1.2.2 高职扩招学生分类招生培养情况(2 分)

1.2.3中职生源占普通高职招生数比例(1分)

依据说明:

1.2.1 2020年普通高职招生报到率比2019年增长4.21%

 

2020年,教育部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在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我校普通高职招生报到略有下降。学校积极响应高职扩招政策,站在广东完成毛入学率50%的任务高度,组织全校精兵强将,分类分区域分专业组织专兼职招生队伍,下沉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及技工学校,利用新媒体多手段进行招生宣传,普通高职招生报到率再创新高,为持续推进学校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生源基础。

 

1.2.2 高职扩招分类招生培养情况良好,完成扩招 1695 人

 

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2号)、《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20〕28号)等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我校积极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行动采用院校自主招生方式,我校主要是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在职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社会人员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与有条件的企业、退役军人事务局、爱军拥民促进会合作开展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班和退役军人学历提升专班。招生计划:1380人,最后超出招生计划315人,本次高职扩招最终录取1695人,实际报到1684人。报到率达99%。扩招完成情况如下:

表 1-2-2 学校 2020 年高职扩招情况统计表



学校认真开展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行动,做好高职扩招工作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并赋予个人体面的工作前景。学院贯彻“德能并进、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在确保专科三年学习能够学有所长的基础上,为满足广大同学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求。

采用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等学习形式,分类制定和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常 规管理,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采取适合成人、方便就学、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探索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和网上教学,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将高职扩招和学生培养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扩招专项工作机构,党委书记、校长做第一责任人,统筹做好招生录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二、严格考试录取标准

对于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在职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社会人员,根据学校基本培养要求,组织入学考试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方式,侧重职业技能考核(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由我校自主命题及组织实施。“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考核满分值合计100分,拟录取考生的考核总成绩原则上不低于考核满分值的40%。依据测试成绩录取。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予以免试录取。对于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免予职业技能测试。

三、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要求,对于高职扩招专业开展强化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和落实,开展以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其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开设有商务英语、消防工程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中药学共8个专业。学院指导扩招专项行动,制订扩招生源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扩8份(含退役军人),做到每个专业各有一份人才培养方案。全部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总学时不低于国家规定的2500学时,集中教学学时数占比不少于30%。

、实施学生分类管理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实施分类管理,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班、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班和退役军人学历提升专班对于退役军人专班招生的教学点,以专业单独编班,并安排专人负责,除退役军人外的学生也是教学点和专业单独编班,不定期组织负责老师到教学点进行教务教学的日常管理的检查工作。

学生入学时严格学生学习和纪律管理,如实记录学生学习和日常表现并作为考核评价依据。

五、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 

    海量资源一键获取。学校选用超星平台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平台设有课程建设(教师可通过平台上传课程所需要的教材、参考书、参考文献、视频等资源。课程的内容建设,参考资料,课程介绍等任何位置都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海量图书、图片、视频的资源一键式搜索插入,也支持自己上传资料,支持引用图书馆资源和联盟共享资源,海量资源全面向师生开放。

推动“互联网+”教学改革。2020年学校组织教师培训共计3次,协助教师学习利用平台各项功能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利用平台课程教学流程管理,推进“一点一练、一课一练,一章一验”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把控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学生巩固知识点,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推进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组织教师网上观摩优质精品课程资源,探讨各种新教学模式在各专业的具体应用实效。

 

1.2.3中职生源占普通高职招生数比例15.56%

 

学校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使分类招生成为学校招生录取的主渠道,不断加大3+ 证书招生的比例,2020年,公办高职扩大3+证书招生计划规模,我校普通高职实际报到1086人,其中,生中职生源169人(3+证书123人,夏季普通高考46人),占普通高职招生数比例 15.56% 。

 

佐证材料:

1.2.1.1 2019-2020年普通高职实际报到明细表

1.2.2.1 2020年高职扩招学生分类招生培养情况报告

1.2.3.1 2020年普通高职实际报到明细表